分卷阅读209

路,祭过了宗庙便要去京郊祭晓寒自扶着宁衍的手送他了轿辇,领着百官在后相随。
  京郊祭,燔柴炉的焰火烧得正旺。颜清身月的正服,袍袖银线勾的太极纹路熠熠辉。景湛站在他身后,小小的及冠,长用绸带束起,手捧着柄如意。
  辰时方至,龙辇率文武百官抵达祭晓寒站在百官前列,神与颜清对视后触及分,晓寒自替扶着宁衍了车,走过长长的官道,将宁衍到了颜清的手
  的寓意,颜清微微落后半步,牵着宁衍的手步步带着他走了去。
  子祭,旁不得窥伺,晓寒在率百官而跪,听着响起的钟鸣。
  登基祭是为了祭告,祈求新朝风调雨顺,连年安康。颜清替宁衍念了祭辞,又手将进表燃在了柴炉,看着那明黄的纸页被火焰噬殆尽。
  宁衍从晨起便直沉默不语,他并怯场,应礼制都得很好,净手也没有。他随着颜清路敬过了神明,叩后接过了景湛手帛。
  景湛站在祭边缘,看着颜清手替这位年的帝王戴了龙冠。
  祭告的礼成,再回时,宁衍已经是这新朝名正言顺的帝王了。
  晓寒领着百官在叩,呼万岁。声钟鸣落,宁衍向前走了步,终于开了口。
  “朕今登基,秉承先帝遗旨,祭告祖先,望我朝百年兴盛,无愧万世之名。”
  他这句话说得利索,声音虽稚,却也毫没有抖,是个帝王的架势。
  宁宗源临终的遗旨替宁衍想得分深远,甚至挑好了舒川家的孙女为皇后,只是宁衍年尚小,这道旨意被压了来,只等年后启册封。
  新帝登基,年号改为崇华,太庙及太常寺的礼官将这字记录在册,终成了宁衍的伊始。
  登基典结束后,按章程要次早朝,以表新帝登基,政务更迭之意。颜清身有官职,仔细算来依旧是个身,但宁怀瑾却执意请他殿,说哪怕是以昆仑的名来贺新皇登基也好。
  这是小事,颜清自然同意。只是他不能跟着百官入朝殿,只能先在偏殿等着召见。
  祭之后宁衍依例还要赐酒同饮,表明君臣相之意,这番琐碎的礼制来,过了有个时辰。
  颜清再殿时,朝景已经样了。宁衍端坐在龙椅之,文武两官立于左右两侧,皆已换了朝服。
  随着侍的唱声,晓寒在群之回过,从不迫冲着颜清笑了笑。
  他站在百官之身鹤纹官服,身似松柏,不正不邪,立于
  颜清次见到这样的晓寒,就像……
  ——就像这偌朝堂,那根永不折弯的脊梁。
  但这朝堂毕竟不是说话的方,颜清匆匆收敛心神,本正经对宁衍表达了恭贺之意后,便以衣不宜多留为由先步告了。
  说是早朝,但其实也没什么要议的,需要理的政事前几已经打点得差不多,宁衍今坐在这龙椅,更像是种象征。
  象征着,这已经是新的了。
  宁衍今不到寅时便起身收拾,现临近午时,哪怕他为了家颜面刻意强撑,也已然是累得狠了。
  宁怀瑾心疼他劳累,想着反正也无事可议,吵吵嚷嚷无非是将定好的朝政再拿来说遍走个过场,便准备顺势替宁衍结了这场朝会。
  只是他还来得及说散朝,外便有通报声传来。
  ——是边城的加急。
  谢珏意识看了晓寒,对方不着痕迹,示意他别着急。
  晓寒概能猜到此令前来的用意。
  每年秋冬时分,关外气候颇差,匈便会来边城烧劫掠,往年都是来次打次,可自从谢家军父子回京之后,谢家军便直由谢永铭的副将领着。寻常时候倒尚可应付,若遇到战事便不免束手束脚起来。
  向来军令紧急,不必经过阁可以直接殿,身着谢家军软的传令兵端着令匣风尘仆仆往新帝面前跪。
  正如晓寒所猜测的般,传令兵将令匣举过句道。
  “陛,边城匈犯我边境,军无不可擅,请陛定夺。”

作者有话说:
  评论有小伙伴说建个群家聊聊什么的,这悄悄问家有兴趣吗,如果家有兴趣的话可以试试看~【感谢王王王、是浮絮呀、翦投喂的鱼粮~感谢尘夜、摆摊卖书的pilz投喂的彩虹糖~非常感谢~

125章 
  这封加急来得不时宜,却又恰到好
  谢珏当朝跪请罪,直言是谢家的疏失才导致边城不宁,原自请戍边年不回京,以偿谢家之罪。
  边疆不稳是事,谢家之事说了是皇室倾轧才造成的悲剧,宁衍自然不会将这个罪名坐实在谢珏身,只是谢珏分坚定。宁衍拗不过他,君臣之间请的,终还是准奏了。
  谢珏在朝堂之跪受了圣旨及军印,才终于将镇将军个字落在了实
  晓寒心块石落了,至此为止

地址发布邮箱:[email protected]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!
【感谢您多年来的支持】
【一起走过的春夏秋冬】
【一路陪伴…感谢有你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