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卷阅读136

着酒樽饮酒。
  戏志才心。不知为何,他想起了年前与崔颂分别之际,对方曾说过的句戏言。
  彼时,与他把酒谈、依依惜别的崔颂端着酒盏,坐在月朦胧的窗边,昂望月。
  他们正提到个相面者的无稽之谈。那相面者对他作了薄命批语,被他视作装神弄鬼之辈。约是有些醉了,崔颂在结束话题后,倏然叹道:“朝纲弛紊,饥馑连年。何能安享年?”
  戏志才的脑早已喝得昏沉。在崔颂说完这句后,戏志才只能看见挚友的,却听不清他在说什么。半睡半醒之间,戏志才仿佛听到句:
  “或有,我将命丧于刘子明之手。”
  他打了个激灵,酒醒了半。
  却见崔颂卧在榻,早已睡沉,知之前的那句话究竟是他的呓语,还是自己的幻觉。
  等酒醒,戏志才向崔颂询问,崔颂脸莫名。
  他不记得自己曾说过这样的话。
  戏志才又问,崔颂是否知道刘子明是何许
  崔颂不予回答,反而揶揄他的较真:“酒醉之语,岂能当真。”
  不是“不知”,而是“岂能当真”……也就是说,这刘子明,确有其
  见好友没有详谈的打算,戏志才只得作罢。
  可他牢牢记住了这个名字,辗转打听,终于找到个同姓同字之
  鸿胪卿,刘曜。
  他听说刘曜与崔颂有什么瓜葛,不确定刘曜是否就是崔颂口的那个刘子明。然而刘曜如今就在长安城,在时半会找不到其他线索的前提,戏志才决定碰碰运气,去刘曜府探虚实。
  他好了坏的打算,没有贸然去鸿胪卿的宅邸,而是绕了远路,请某位物与他同前去。
  当戏志才与那位物到刘曜的府名刺,被请入厅,崔颂与刘曜正有序坐在宾之位,各自小酌。
  看起来相安无事。
  戏志才心松,反观崔颂,见他到来,不可避免几分惊讶。
  坐在位的刘曜早就从递的名刺得知来者的姓名,他站起身,与戏志才请来的老者行了个晚辈礼:“蔡郎,别来无恙。”
  刘曜面谦逊有礼,心却是冷哼。
  他听遵提过这个戏姓士子,本以为只是个籍籍无名之辈,没想到竟能请到蔡邕压阵……请蔡邕来,莫不是怕他吃了崔子琮?
  刘曜透过角的余剜了从自饮的崔颂,暗道,此心机深沉,哪需他来救?
  接收到刀子的崔颂依照客的顺序,等刘曜行完礼,方与戏志才互通礼节。
  他此时也想到戏志才约是为了救场而来,遂又多了几分底气。
  知道他昨是怎么成功忽悠刘曜的。只能说,在危急果然潜能无穷。他能在鸿门宴的开场迅速分析清楚利害关系,并抓住刘曜对自己(原崔颂)的忌惮强行装,让他投鼠忌器不敢轻举妄,连他自己都要为自己激鼓掌了。
  也多亏刘曜与他的利益冲突没到不可调和的程度,不然,纵使再多的脑细胞,也只能坐等GG。
  昨,在试探现刘曜虽对他有心,但更有拉拢他的心思后,崔颂顺着杆子套话,借此确定了事。
  1、甘姬确实是刘曜的。这么说其实也不太准确,准确来说——应当是刘曜掌握了甘姬外祖家的罪行,以此威利诱,要她他的线。甘姬身为崔颂的近侍,全家都在崔氏族的掌控,并不敢明目张胆背叛,只能违心刘曜传递些信息……当然,是这就够让她心惊胆战的了。
  2、洛阳城的刺客,确实是刘曜养的士。凭借甘姬提供的堪舆图与巡逻路线,成功避开护卫,在他埋伏。
  3、刘曜之所以对他产心,是因为刘曜于次酒醉后失言,说类似于刘宏(汉灵帝)去、由他取而之的话。这话恰好被原来的那个崔颂听见了。虽然“崔颂”事后表现得什么都不记得,但刘曜怀疑崔颂是装的。刘曜害怕自己不敬的话与想当皇帝的野心被知道,从而引来身之祸,遂决定先手为强,把“崔颂”口。
  但令刘曜没想到的是,他只来得及派去试探崔颂的身手(还真的痛手),没过两,刘宏(汉灵帝)竟然真的了。他方面放心来,不用担心被刘宏那厮报复,另方面,被压制许久的野心蠢蠢
  同时,他又因为这事而对“崔颂”产畏惧与忌惮。刘宏身强力壮,几个月前还自称无将军阅兵溜达,怎么“崔颂”才说了句“要他(汉灵帝刘宏),又有何难?”,没多久刘宏就真的了?这这这……莫非刘宏的是“崔颂”的手笔?刘曜顿时慌得不行,怕“崔颂”力,自己也莫名其妙了。
  刘曜不敢再对崔颂手,又担心崔颂知道自己曾派他(虽然试探居多,且没有得手),个不爽把自己,顿时陷入纠结之
  他很想拉拢“崔颂”,但又怕他记恨,只得让甘姬密切关注,试探,自己则躲在幕后,装个透明
  直到这两,朝有异变,他的野心重新展脚,拉拢崔颂的想压倒了对他的戒惧。恰好甘姬利用遵,向他传递崔颂在长安的消息,于是刘曜

地址发布邮箱:[email protected]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!
【感谢您多年来的支持】
【一起走过的春夏秋冬】
【一路陪伴…感谢有你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