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卷阅读192

枕无忧的假象。”
  说到王允,吕不由唏嘘。说句实在话,王允对他确实不错,不会像原那样以信任之名阻他的青云路,也不会像董卓那样喜怒无常辄打骂尊严。不管是官厚禄,爵位,金神驹,王允都也不眨,对他那是相当的方。
  只可惜,王允虽有治之才,在其他方面实在缺乏敏锐度,以致轻易被董卓余孽攻破城池,命丧泉。
  崔颂陪着他同感慨王允这戏剧的,绝口不提自己的来意。
  终,吕率先按捺不住,问起崔颂:“子琮今前来,所为何事?”
  崔颂淡笑道:“我往南边走,恰好路过此。听闻将军在此,故厚颜前来。”
  吕笑道:“难为子琮有这份心……却不知子琮是因为何事去往南方,若有我能忙的,尽管吩咐。”
  话话外透着要替崔颂解决难事,让他留的暗示,显是起了招揽之意。
  崔颂道:“我昨来到鄄城,本想着此风淳朴、适宜定居,却不曾料到,城竟神惶惶、面枯败。略打听,原来鄄城这几并不太平,兴许会有战事……颂不敢久留,往南方避祸。”
  吕抚掌笑:“我当是何事——子琮不必担心,等我打鄄城,你想在鄄城住多久,就住多久。”
  崔颂故作惊讶:“我听闻攻鄄城的是兖州之……原是将军。”
  遂向吕道喜。
  吕欣悦接受,正等崔颂投效,却见崔颂眉宇微蹙,迟疑片刻,终叹了口气。
  吕的欣悦顿时灰飞烟:“怎的好端端的叹起气来?”
  崔颂道:“哪怕将军打鄄城,我也还是要往南方去的。”
  吕摸不着脑:“为何?”
  “这鄄城,如今是曹孟德(曹)的治所。”崔颂直视吕,让他清楚看到自己的忧虑,“将军莫非不知,这曹孟德是渤海太守袁本初(袁绍)的小,谊深厚。”
  吕愈加不明崔颂的用意:“那又如何?”
  不过有几分谊罢了,难道袁绍还会为了曹吃瘪而替他气不成?这年子式微,群雄逐鹿,都为了自己的利益而,难道还会为了时的几分谊,弃自己的利益而不顾吗?
  崔颂回道:“曹孟德为赘阉遗丑,因这,历来为名门士族所不齿,你当袁本初为何要屡次抬举曹孟德?因为这几分谊,袁本初(袁绍)自然愿意为曹孟德(曹)提供助力——袁本初忙于北线作战,向北扩张势力,这南边他便顾不得。曹孟德占领兖州,正与他呈守望相助之势……”
  说到这,崔颂故意停了片刻,见吕听进他的话,拧紧了眉,这才接着道:“如今曹孟德失了兖州,袁本初的背脊开敞,所幸范、阿、鄄城犹在。于曹孟德而言,虽伤筋骨,到底犹可喘息。而袁本初忙于冀州战事,无暇南顾,故而对此之事不闻不问。但若将军夺范、阿、鄄城,那便不相同。曹孟德失去所有治所,无可去,必会率领残兵去往袁本初那。而袁本初得了青州兵的全力相助,极有可能迅速平息战事——若他知道曹营之全被将军夺走,如何不怒?待到那时,只恐再兴战事。”
  吕急道:“这可与陈(陈)所言不同!”
  崔颂:“陈本是曹孟德的幕僚,与将军并无旧的。冒险迎将军入城,怕是恨透了曹孟德。如此,他定然会劝将军更进步,占领剩余的城,让曹孟德不得翻身。”
  他顿了顿,起身拱手:“忘了陈如今是将军的驭——正所谓疏不间,是颂狂妄多言。我这就离去,还望将军原谅我的无状。”
  说完,转身便走。
  吕惊,连忙起身阻拦。


114章 崔颂定计(
  吕道:“对亏了子琮的金良言, 方能及时从长安脱身。又岂是好坏不分之?还请子琮不要避忌, 将事与我掰扯个清楚。”
  崔颂婉言推辞, 见吕质疑要听, 肃道:“将军可听过句俗语——凡事留线, 后好相见?将军已得兖州, 此城,于将军而言只是。不若卖袁本初个好, 既可避免曹军穷途末路,拼与将军决战,又可获得实利, 何乐而不为?”
  “这……可我已夺曹业, 放过这区区城, 如何是向袁本初示好?”
  “将军此言差矣。袁本初有意扶植曹孟德, 却又不愿见着曹孟德势。如今这面, 正是刚好。曹孟德失兖州,必得仰赖袁本初。将军……不正是看着袁本初的面子, 才不对曹军赶尽绝的?”
  吕暗道了声“妙哉”, 面分毫:“只怕那曹孟德不肯轻易罢休。”
  “曹孟德如何态度,取决于将军。”说完,便与吕附耳。
  吕:“便依君之所言。”
  事毕, 宴请崔颂。
  “切便托付子琮了。”
  崔颂吃了餐,打回鄄城。
  他望着苍茫的原野, 吐口浊气。
  总算, 不负他在庐苦读了那么久的《战策》。
  回到鄄城之时, 荀攸与戏志才也已到了城
  崔颂让华佗为戏志才诊脉,只见华佗神凝重,久久不语,连带着崔颂的颗心越悬越
 

地址发布邮箱:[email protected]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!
【感谢您多年来的支持】
【一起走过的春夏秋冬】
【一路陪伴…感谢有你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