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913章

    

    先前兵南越,与战,与北黎摩擦,间便有命不顺的言。如今外战方止,又起,才偃息的言恐怕要卷土重来,陛忌讳这些。

    “官与这些并无关联。”贺今行解释说:“官是想请盛给朔州卫挥使道命令,不便令写封信提醒也行——请他们在平时,勿要直接剿镇压,能招安就先招安。”

    “招安?”盛环颂看向他,斜倚在椅子的身体稍稍坐正。

    贺今行:“急报不是说,荼州,响应者众多。贼短短时就能与卫军抗衡,想必有些实力。双方冲突起来,势必伤者众,若能招安,则可免去许多不必要的。”

    “虽然朝廷还没有明文写‘造反’两个字,但你我都应该清楚,荼州那些百姓的就是造反的事。”

    贺今行:“自古以来,老百姓都是踏实过子的,实在过不去了,才会揭竿而起。若是还能有口饭吃,有路,又何必冒着的风险,响应追随贼,与官府作对。”

    盛环颂懂他的意思,“你想说‘官反’吧?这话要是让王正玄听见,不参你本就算你运气好。”

    “是。荼州本就贫苦,近两年为了开采矿产加征徭役,为了赶造武器催迫工匠,可凉饷照征,其余赋税也没有减免,又接遭逢灾,当子不知该有多艰难。”

    与凉作战,秦甘路的百姓直面铁蹄,家破离失所,泪淌于骨,打看得见。

    宁路的百姓虽不曾遭敌侵扰,但沉重的税赋徭役与频繁的灾带给他们的打击,必就比场战争小。他们的泪咽进肝肠,浸烂了肚腑,才叫外乡惊觉。

    贺今行深深腰,“朝廷应有愧,为臣亦当有愧。”

    盛环颂不说话了,转去看崔连壁。

    后者叹道:“宁路冬逢厉雪,汛,赤年泛滥几回。为了紧着前线,给他们的赈灾银拨得很少,这是事实。”

    “北方不比南方富庶,肥沃的土在京畿和松路,其他都贫瘠,遇灾年就要依靠朝廷。朝廷没能尽到赈济的责任,当的官员没有挥作用,老百姓撑不过去起来,确实怪不得他们。”

    崔相爷只说灾,也只能说灾。

    盛环颂便跟着叹气:“朝廷也没啊,这两年库的进项了军费,救它,就要失秦甘路。朝廷现在该弥补他们,我也不想他们打起来,可招安谈何易?要把安抚来,就得给许诺,许官职简单,许顿饱饭可难呐。”

    贺今行思索片刻,说:“相爷,官有个想。现在就宣对宁路减免赋税,轻简徭役,安抚住其他尚在观望的百姓。同时官联户部,加快开捐的进程,再借赈济对招安。您看可行?”

    崔连壁沉几许,点了

    盛环颂并不反对,只是再次叹道:“那边军的抚恤又要往后延了。”

    然后自嘲笑道:“堂官,你看咱们像不像堆抱团捱冬的乞,手就那么点,根本不够分。只能看谁快要了,就赶紧先喂他口吃的,把命续。”

    “嘴没句好话。”崔连壁斥他,低却自言自语,“要是能捱过去,什么都好说。”

    捱过去,子好起来,他也就可以致仕了。

    贺今行在旁听着,心很不是滋味,遂告去寻谢灵意。

    就这会子功,外更暗层,已有银

    吏员们撑着伞来来去去,宁变的消息很快就在政事堂传开。

    临到衙,贺今行注意到余闻道在直外站了有。后者每也在小所和通政司之间来回,但像今午这样有意无意晃到他跟前,还是次。

    他约知道是为什么。

    余闻道磨蹭半晌,终于迈步进来,行礼叫了声“”。

    贺今行这才直问:“可是为了荼州的事?”

    余闻道面带忧,点小声说:“也不知安县现在的况怎么样了,属实在焦虑得很。”

    贺今行没有安慰他,如实道:“体的况要等兵部的汇报来才能知晓。你现在不如说说,你在任年,安县如何?”

    余闻道被他盯着,几乎立刻就汗浃背,随即低避开他的视线,吐吐说:“您也知道,属是从云织调到安县的。这两个方的老百姓过的都是苦子,但安县原本要比云织好些。只是,自从现铁矿和银矿,工部派了监事常驻,属按照命令征调成开矿,农事就有些荒废。后来又建所攻城作,为了在规定时间制造够多的武器,只能征调更多的役……”

    话越说越慢,声音越说越低,贺今行脆打断对方,问:“前前后后总征调了多少?”

    余闻道答:“概、概两万左右。”

    贺今行拧眉,“怎么这么多?”

    安县这种北方小县,口恐怕都不过万。

    “有些方,譬如运输矿石,牲畜不够,只能靠。”

    “老少皆有?”

    “……是,因为壮不太够,所以把年

【1】【2】
地址发布邮箱:[email protected]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!
【感谢您多年来的支持】
【一起走过的春夏秋冬】
【一路陪伴…感谢有你】